欢迎访问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研究院网站!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介绍

来源:办公室   发稿时间:Mar 2, 2018 8:43:00 AM

研究院于2017年12月成立,工作职责: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制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发与制作、应用与评价的规范、标准;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评估研究;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师资培训、会议交流活动;探索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并推进落实;通过校企合作,推动高校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示范中心。

主要工作内容

1.制定技术标准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虚拟现实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装备(统称虚拟实验装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工程量浩大的工作。目前在虚拟实验装备建设上,学校面临各种不同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选择。由于对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软件体系结构、网络平台、框架、组件、接口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在开发虚拟实验装备时盲目性较大,虚拟仿真资源的兼容性不强,二次开发难度较大,可重用性差。研究院将组织行业相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虚拟现实教育装备的技术标准和资源开发规范,研究以下标准:

(1)虚拟仿真实验通用设备的硬件标准

(2)虚拟现实实验通用外设硬件标准

(3)虚拟实验网络化管理系统平台技术标准

(4)重点专业虚拟仿真软件接口标准

(5)虚拟实验教学流程标准

(6)虚拟实验指导、测试、评价及管理规范

以上6个标准将与全国信标委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的8个虚拟实验标准适当对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虚拟实验教育装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完成后积极开展标准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2.组织培训活动

面向全国高校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的人员进行高水平的研讨会和师资教学实践培训班。组织具有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对普通实验教师进行高水平培训。为一线实验教师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观摩和上机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相关人员的信息素养,共享基于虚拟现实教育装备的实验教学模式。每年开展以下培训活动:

(1)召开3次全国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研讨会

(2)分学科针对虚拟现实教育应用产品举办高级师资培训班

3.探索共享机制

通过标准和规范建设,在技术层面上实现软件资源的数据共享,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库,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与信息支撑服务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满足多专业、多学校和多地区共同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形成可落地、可推广的共建共享方案,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推动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针对高校及社会提供各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信息展示、查看、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以促进高校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

在共享开放平台基础上,探索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共建机制,探究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共建优质资源的途径,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促进工作。

探索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向其他高校开放,探索实验教学有偿服务机制,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教育部制定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4.引领示范建设

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校开展电子信息、电气、计算机、石油、矿业、土木工程、建筑、机械、材料、交通运输、力学、核工程、心理学、公安、生物科学、药学、艺术、传媒、体育、教育学等学科建设具有示范性的VR教学实验室。

推动高校制定融入虚拟现实教育应用产品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实际教学应用,重构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体系,提升育人质量,推动高校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5.开展评测服务

构建各类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软硬件产品的测试环境;建立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软硬件产品质量及评价指标体系;对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软硬件产品开展第三方测评服务;

推动高校制订虚拟现实教育应用产品相关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持续改进相关教学评价机制。

保障虚拟现实教育应用产品对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同时用以指导改进虚拟现实教育应用产品的开发和建设。

6.搭建交流平台

通过研讨会、参观考察、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将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高校便捷地获取经验。